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互联网江湖,作者 | 志刚
把时间往后拨回五年,在彼时吴晓波频道播出的一档《十年二十人》节目中,的创始人丁磊曾表示,“过去十年各种风都有,其实很多是一阵妖风”。他认为,在没有弄清楚商业模式的时候,没必要赶风口。
(资料图)
然而五年过去了,随着“AI+”的大模型时代到来,这一次的和丁磊似乎是搞清楚了。旗下的有道不仅在最近率先推出了国内首个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子曰”,而且还同时发布了基于“子曰”大模型研发的六大创新应用——虚拟人口语教练……
很明显,在“双减”阴影犹在的情况下,同属教育企业阵营的有道,似乎与主打直播电商的新东方(东方甄选)们,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技术破局的增长路线。
以此为切入口,本文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
1.有道为什么要做大模型? 2.有道可能弄清楚了大模型的哪些商业模式? 3.有道的大模型技术路线VS新东方们的电商内容路线,优劣各有哪些? “子曰”—— 有道“卖货”的彩头?有道为什么要做大模型?
答案很简单: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功利点讲是为了实现软件带动硬件的“卖货”。
从近两年的市场反馈来看,虽然双减政策的落地几乎从供给端覆灭了整个K12教培行业,但是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却没有消失,用户需求端依然需要市场继续提供,合规且能够辅助学习的教育渠道或工具,也就是要求网易有道们供给侧改革。
从“消灭供给”到供给侧改革,看似矛盾,实则是时代和市场倒逼教培行业从“人教”向“物教”转型的开始,其实就是发展教育智能硬件。
在这方面,智能硬件也正是有道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抵御市场波动的关键,同时还是被CEO周枫多次认可并大力推进的战略转型业务。比如在周枫2021年定下的转型四大增长支柱战略中,智能学习硬件排在首位。同年,据天眼查APP显示,有道总收入为40亿元,较2020年增长58.9%。其中,智能硬件净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81.6%,有力地改善了有道当年的整体业绩状况。
但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被双减政策重创的教育企业,也下场发力智能硬件的时候,的这项“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就出现了放缓,甚至是增速下滑的情况。
2022年有道的总营收50.1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智能硬件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速达到了28%,虽然远高于其他各业务,但相较于2021年同期82%的超高增速,明显有些后劲不足。
进入今年一季度,有道在智能硬件业务上的营收规模直接不升反降,增速更是同比下滑了约16%。
在这种情况下,有道必须找到,能够重新激活起教育智能硬件这条新增长引擎的科技燃料。毫无疑问,时下正热且被无数人视为最适配教育场景的AI大模型,就是有道最好的“卖货”彩头。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子曰”的发布会上,有道方面就明确表示“子曰”研发的六大创新应用,将会率先搭载在8月正式推出的AI学习机X20旗舰新品、有道词典笔旗舰新品中。大模型辅助硬件“卖货”的意味明显。
当然,回到商业视角来看,互联网江湖注意到有道大模型的推出可能还不仅仅只是为了卖硬件,更有市场战略防御性的考虑。
因为早在今年5月6日,科大讯飞就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当天,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T20系列学习机在语、数、英等学科上进行了大模型应用落地。紧接着在一个多月后的618大促中,科大讯飞的AI学习产品销售便领跑行业,科大讯飞AI学习机系列获得京东和天猫双平台学习机品类销售额冠军。
很明显,在这种“我有,你没有”的大模型功能、效率和体验都不对等的情况下,即便网易有道掌握着智能硬件的先发优势和教育内容的资源优势,但是学生和家长们恐怕也会选择转身拥抱AI。
而且大模型的本质是什么?依然是软件。
一旦落地,它的边际扩张成本非常低。那么如果随着星火认知的开源(事实上已经选择了开放接口),当大模型成为教育智能硬件的标配应用功能时,不追风口的有道又该如何应对?
所以换句话说,大模型就是现在发展教育智能硬件的生死战争,即便是有道再佛系,也不可能置之度外。
第二、深刻点讲是为了转型和生存。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无论是发力教育智能硬件还是大模型,本质上都是为了转型和生存。
只是,当高大上的AI大模型遇上“卖货”,我们不禁想问,有道究竟是想要转型成为一家什么公司?
*从营收结构来看似乎是教育公司,学习或课程服务板块一直都是有道的核心营收支柱,即便是在2022年,有道的学习服务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也超过了60%。
*但是从各种技术宣传和大模型的推出来看,又好像是科技公司,研发投入规模也不断升高。
*然而再从费用投入和根本商业逻辑上来看,有道却更像是想成为一家“卖硬件”零售公司。
最直接的表现是,近三年来,有道的营销费用已经接近或超过总营收的一半,不仅碾压研发费用,甚至比搞教培那些年的营销投入还要大。而且最近有道还邀请了《狂飙》高叶代言有道词典笔,少有地成为了专门为教育硬件产品签约代言人的品牌。
事实上,如果有道确定了走零售路线,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还需要补足产品之外的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品牌营销推广的软硬实力,这是个重投入工程。但好一点的是,当渠道市场建立起来之后,有道就将迅速进入回血阶段,这对于多年都“不赚钱”的有道来说,似乎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从2C到2B,教育大模型们的商业化之路怎么走?
通过有道和科大讯飞两家对于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教育大模型的两条商业模式:
第一是让大模型成为软件、成为智能硬件的功能附庸,就像是每年手机、家电行业推出的各种智能应用、AI遥控等应用噱头,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拉动硬件,硬件本身的权重,要远大于大模型本身的AI价值。
第二是2B的买卖大模型软件或者说能力。
在这方面,科大讯飞已经将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接口开放,将七大维度能力、200+小助手对应能力全面开放给开发者,并且支持多端接入快速集成,支持私有化部署,与广大开发者共建生态,逐步实现对于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应用。
而教育市场也完全可以借此,把星火认知当做技术中台或应用跳板,推出面向学校课堂的、2B的各种智慧教育场景解决方案。
也就是将大模型当做教学辅助工具,协助教师上课使用。
虽然目前宣布进军这方面市场的大模型玩家并不多,但是教育大模型的应用,本质上与国家倡导的大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教育基本一致。
所以针对B端市场的,为政府和学校提供科技服务,助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行业玩家却并不在少数。比如好未来为此还推出了全新品牌美校,为教育行业提供完整的直播、教研、AI系统解决方案。
事实上,如果网易有道的“子曰”们能够在大模型进校园辅助教学上深入人心,那么这就相当于品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前置营销,带动课下的教育智能硬件市场的似乎也就不在话下……
技术路线VS内容路线,谁才是教育企业转型的理想型?
其实各大教育企业们对于智能硬件、大模型的追逐,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过,这里并不是贬义,而是对有道等教育企业们的一种唏嘘。因为在这句话后面,往往还有一句容易被人忽略的“夫千乘之王,万家之候,百室之君,尚有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从财报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有道的总营收为11.63亿元,同比下滑3%,结束了此前连续几个季度上涨的势头。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为-2.04亿元,同比暴跌超100%,亏损增幅进一步提升。
再来看“好未来”,截止到2021年2月28日时,好未来的营收总额尚且在44.96亿元,但是到了2023年2月28日时,好未来的营收便大幅缩水至10.2亿元。
至于新东方(东方甄选),因为抓住了直播电商的转型风口,所以近一年多的业绩表现还算亮眼,但此前却也是压力山大。
毫无疑问,先求生存才是教育企业们的当务之急。也正是如此,有道们探索出了两条颇具借鉴意义的转型路线:
一条是以有道、好未来们为代表的技术路线,主要发力的是教育智能硬件和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另一条是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内容路线,虽然转型进军的是直播电商,但本质上还是做内容,只不过是将知识场景从课堂转移到了直播间,核心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教师IP。
那么两条路线,谁优谁劣呢?胜负难分。
一方面网易有道们无论是做智能硬件、大模型还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都能够充分依托过去积累的教育资源数据优势,这是有道们最核心的竞争壁垒。
但劣势在于存在监管风险,即大模型内容生产的安全性有待商榷。以前是“人教”,虽然也可能存在教学错误,但整体可控,但是让AI单独面对小孩“物教”的时候,AI生产内容的安全正确与否就变得至关重要。因为教育是件很严肃事,而数据训练不够的AI却又很擅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比如早在2021年,新华社“新华视点”就曾调查发现,网易有道词典笔频频出现过拼写、音标、翻译等内容的错误。而在今年高考过后,各家大模型都被拉出来把高考试卷做了个遍,但得出的成绩却让人大失所望……
另一方面东方甄选的内容路线,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走红盈利很快,但却存在着主播个人出走影响企业整体稳定性的风险。毕竟,人是商业世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
东方甄选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选择集中精力打造“东方甄选”账号矩阵,而不把流量倾注到某一个主播身上,也就是“做号不做人”。
除此之外,东方甄选还存在直播业务过于依赖抖音平台的脆弱性问题,在流量生态方面处于被动地位,这可能也是其自建APP的关键诱因。只是如此一来,就加剧了东方甄选未来的不确定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