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其实最初韩信逃到汉中投靠刘邦之时并未受到重用,刘邦看韩信千里迢迢来投靠他觉得十分不易,于是就封了个管粮仓的小吏给韩信,因韩信在军界从未立过战绩,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刘邦的重用。
2、一天晚上正值明月当空,韩信心灰意冷准备离开汉营,正巧被萧何知道了,于是萧何骑马就去追韩信,费了好大力气才追回韩信,此典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资料图)
3、后经萧何拼命举荐,刘邦才答应与韩信见面,他们二人畅谈一番后,刘邦便认定韩信就是他最理想的大将。
4、没过几日,刘邦建了一个高大的拜将台,正式封韩信为汉军大将。
5、而后韩信百战百胜,攻城略地,最终在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挫败于垓下,项羽败至乌江自刎。
6、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 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
7、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
8、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9、因此,韩信首当其冲。
10、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11、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
12、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3、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14、”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15、 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
16、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
17、 公元前215年(汉高祖十年),陈稀果然举兵反叛。
18、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
19、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
20、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
21、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
22、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
23、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
24、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杀害了。
25、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26、后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27、韩信以及彭越等一类将领,认为自己对汉朝立有巨大功勋,称王并不过分,但从刘邦的观点看来,不消灭这些异姓割据者,即使政局暂时安稳也是不可能长久的,万一将来他们造反,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况且这些都是长期跟随自己征讨天下的功臣,他们幅员辽阔,物资充分,带兵的实力绝不是刘姓那些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能对付的,不如趁自己现在还有能力,索性逐一消灭掉,给刘家子孙一个平稳的环境,让自己的宗亲来取而代之,名曰同姓王,这样就算将来他们这些同姓藩王造反,天下还是刘姓的天下。
28、萧何协助刘邦臣,不顾及长期的手足之情,削除异己,最后也落得被刘邦深为忌惮的处境。
29、而事实证明,即使是同姓宗亲,也会造反的,正如后来刘邦死后不久的七王之乱。
30、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31、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
32、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